这些年,太原在建设中保留的老树很多,老树上经常能看到人们系着的红布条。这些红布条并不是迷信,而是人们对乡愁的寄托,这也让城市有了岁月感和历史感。所以,只要有点老村的影子,人们心里的念想就在,觉得香火还在延续。此外,在老地名的保留和使用上也要精心,每个地名背后都有其历史的渊源,比如太原的敦化坊、西寨等,这些村名在,文化的含义就有延伸,后人根据这个村名去查历史,就知道它的来历。城市建设不断向城中村扩张,当城中村文化遭遇城市文化,有些城里人可能觉得城中村文化很落后。但是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要文化的国家,即便是在城市,也能看到农耕文化的影子,这也构成了中国的城市文化。从文化的角度讲,我们的城市化不应该是消灭农村,而是要将农村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华很好地保留,使之融入城市文化中。因此,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的,而是可以相互补充、相得益彰的。往老树上拴红布条,便是这样一个情结。
在世人眼中,世上万物皆有灵性。如古树、奇石、庙宇都是人们寄托信念和心愿的载体,我们常看到古树拴着红布条,或有在树上夹(压)石头,是人们表达愿望、祈福的一种行为。
这类似的行为还有在爬山时,有人会在山石中间的窄缝中支一根树枝,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身体健康,或者希望病人尽快康复。
还有一些地方,老树被人们当成是神圣的象征,谁家生了小孩,要在老树上拴一块红布条,企盼孩子像老树一样健康长寿。谁家有了病人,也要到老树下烧一柱香,磕几个头,希望尽快康复。
老树上挂红布,不只是在太原有;三晋大地乃至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现象。一棵颗老树是见证历史沧桑的老者,能够“传世”屹立,又如同久经战乱的老英雄。生于斯长于斯,成了老百姓心中的地标。老百姓便把红布挂于树杆上,寄托心中的情思。愿古树万古长青!